目前分類:健康新聞 (3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一名女明星的女兒就讀高中,因為升學壓力過大,竟然出現拔頭髮的拔毛癖,她在媽媽陪同下至診所求診,醫師發現她戴著圓帽,但是摘下帽後,令人驚訝發現頭上遍佈著零零星星頭髮被拔除的區塊,原來孩子有拔毛的習慣已經快一年了,看到被拔除頭髮的痕跡,媽媽心疼的程度可想而知。

  

拔毛癖平均發病年齡為 12歲,大約至20多歲成年人為主,而且女性是男性的3倍,確切病因不明,屬於精神疾病衝動控制失調,也可說是衝動控制症,不但會不自主不斷拔頭髮,甚至會拔眉毛、睫毛,甚至體毛。林煥博醫師表示,患者出現行為之前,會逐漸緊張,而行為後則獲致解脫或滿足感,但也常伴隨著罪惡感,懊惱又無法克制這些衝動。拔毛癖的成因,研究新發現可能與與一種名為SLITKR1的基因發生兩次變化有關。

 

患者有明顯的頭發稀疏及部份禿頭的徵兆,但他們通常會掩飾自己的病症,使別人很難確診。根據臨床統計,大約有48%的拔毛癖患者會吞下頭髮,往往檢查會發現胃內有毛球般的頭髮,有的人會合併酗酒、藥物濫用等問題。患者可能合併其他精神疾病,如智能不足、強迫症、憂鬱症或邊緣性人格違常等合併發生。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形禿所表現出來的表徵就是在短時間內,頭髮突然出現一或多塊界限明顯、圓形、約數公分大小的落髮區域,頭髮脫落後的頭皮顯得很光滑,也就是俗稱的「鬼剃頭」。由於圓形禿既不痛也不癢,患者很難自行察覺到,因此常在美髮師修剪頭髮時,才發現有一至多處大小不等的如硬幣般的圓形狀區域,出現頭髮掉落的情形。

 

據統計,約有百分之二的人在一生中可能出現一次或一次以上簇狀落髮的情況,算是一個頗為常見的疾病。一般落髮的情況並不嚴重,多半佔頭皮表面積 50 %以下。但少數特別嚴重的患者可能有廣泛性的掉髮,甚至可能造成頭髮全禿 (alopecia totalis) 或全身毛髮全禿 (alopecia universalis)。

 

至目前為止,對於圓形禿的致病機轉仍不十分了解,一般認為可能是荷爾蒙變化、情緒起伏、精神壓力所引起的。最近的研究中並發現,某些基因可能和圓形禿有關;這些基因或許決定了個體是否有易於產生簇狀落髮的體質,及其發生病症時的嚴重性。另外,圓形禿也常見於某些家族的成員中,這些人可能有些特殊的家族病史存在,包括氣喘、乾草熱、異位性皮膚炎、或合併有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甲狀腺功能異常或是白斑症等。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根據推估,25歲到65歲的台灣男性,大約有360萬名男性為了日益稀疏的頂上風景而煩惱。圓形禿則與壓力有關,100個民眾中有2個,可能在這輩子中發生一次以上的圓形禿。女性禿頭則長期受到忽視,根據推算,全台也有近百萬的女性為掉髮而苦惱。

 

中醫典籍中,有「髮為血之餘」的說法,認為毛髮的生長與氣血變化有關。雙和醫院傳統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彩鳳指出,中醫的理論中,落髮是「氣血虧虛」、「肝氣鬱熱」、「痰瘀阻塞」,或是「肝腎不足」所致。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位B肝患者因工作忙碌而忽略B肝治療,兩年後突然感到胃痛,本以為是胃有問題,但照胃鏡卻找不出原因,接受超音波攝影時才發現,肝的左葉長了一顆八公分的腫瘤,由於腫瘤突出壓迫到肝表面的腹膜,患者才感覺上腹疼痛感。

  

長庚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簡榮南表示,肝臟沒有神經分布,因此不會有疼痛感,但肝臟表面包披有腹膜、神經系統分佈豐富,因此通常等到有痛感時都已相當嚴重。一般來說,台灣本地B肝的傳染途徑大部分為垂直感染,其中又分為健康帶原者與慢性B肝患者。健康帶原者通常血液中已無病毒繁殖,因此不會將B肝病毒傳染給他人,只要每六個月定期進行追蹤,避免菸酒等危險因子,就可避免肝臟發炎或肝癌;而慢性B肝則需進一步接受抗病毒治療。

 

在慢性B肝治療上,已通過健保給付的口服藥物包括喜必福、貝樂克及干安能,前兩者在清除B肝病毒上,可達到高達千萬分之一的效果,而第三者次之。雖然病毒清除皆可達到一定的效果,但長期用藥卻造成患者生活上的不便,不過如果能夠透過治療,E抗原由陽性轉為陰性一年以上,即有機會停藥,讓患者恢復更好的生活品質。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痛、頸椎僵硬疼痛,這是許多上班族的老毛病,中醫師指出,不少人頭痛,原因就在於頸部肌肉的緊繃。如果可以改正坐姿,不要低頭、駝背,盡量放鬆上臂,多伸展四肢,讓肌肉休息、放鬆,就能改善頭痛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傷科林森中醫院區主治醫師藍士哲指出,大部分上班族都在冷氣房裡,喝著冷飲,盯著電腦螢幕,室內又有冷氣,容易導致風寒濕氣。脖子、肩膀遇冷收縮,就會導致頭痛、肩頸痠痛。

  

 如果坐姿不良,不自覺的駝背、抬肩,長時間保持這樣的緊繃姿勢,肩膀和頸部肌肉就會越來越僵硬,如果症狀日益嚴重,有些人甚至會手臂疼痛,嚴重還可能會有手指末梢麻木感。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由於醫學證實燕麥富含有效的保健成分,市面上已有多項燕麥相關產品獲得行政院衛生署的健康食品認證,尤其是燕麥不僅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預防便祕,燕麥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β-Glucan(β-聚葡萄醣)又獲證實可以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減少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某些含鉻(Cr)的燕麥產品也證實可有助於降低飯前(空腹)血糖值,所以,有愈來愈多的人選擇吃燕麥來保健。

屬於禾本科的燕麥正當紅不讓!根據美國《時代雜誌》的評選,燕麥是穀類中唯一獲得最佳10大推薦營養食品,也是第一種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健康食品。

 產量驚人,市場競爭激烈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公元1世紀時,燕麥就是西北歐主要的穀類作物,中國也早自西元500~1000年間就開始栽種,英國約自西元7世紀起大量栽培,而美國自西元1602年引入,加拿大則於1605年引進,到1786年時,美洲已大規模的栽植,用為人類與動物的食糧。依照美國農業部(USDA)的統計,全世界每年燕麥的產量約達5000萬噸。

燕麥以加工型態的產品問世已逾130年,過去大家所熟悉食用燕麥的模式,主要是以煮食為主,隨著科技的精進,沖泡式的燕麥片隨後也風行一時,近2年則單瓶裝的即飲燕麥(奶)產品紛紛問世,包括統一、桂格、愛之味等品牌的即飲燕麥產品也先後取得衛生署通過的健康食品認證,除了國外進口的有機燕麥奶,今年初泰山企業也跟進推出燕麥新飲品來搶占市場,而添加燕麥的食品也推陳出新,台畜公司近日甫上市由農委會委託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成功開發出的「燕麥肉酥」。根據業者的推估,單是燕麥即飲相關產品的市場規模,1年就可高達約10億元之譜,市場競爭相當激烈。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上了半天班,許多上班族都會在中午午睡一下,下午上班才有精神!然而,正確的午睡姿勢、時間,也決定了午睡品質的好壞,國外已有研究證實,午睡時間長度以10分鐘效果最好,一旦睡超過30分鐘,精神反而會更差、更累;而中午有機會小睡一下,絕對比喝咖啡提神有效!

人類之所以容易在午後打瞌睡,有一種說法是,可以維持4~5小時活躍狀態的腦細胞,在經過一整個上午的工作和能量消耗後,轉入抑制狀態,特別是在中午午餐過後,血液集中於消化道,使大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相對減少,便容易使人昏昏欲睡;也有一種說法是,人體原本即傾向兩段式睡眠,一次在晚上,另一次發生在下午,因此,不管晚上睡眠是否足夠,一天之中會想小睡片刻,是人類正常的生物需要。

特別的是,午睡還具有季節性差異,夏天會比冬天容易感到想睡,主因是夏天氣溫較高、暑氣逼人,皮膚血管容易擴張,血液大量集中於皮膚,引起體內血液分配不平衡,腦部血液供應相對不足,而使人提不起精神。加上夏天天熱夜間比較晚入睡、早上則醒得早,睡眠時間變短,睡眠品質不佳的情況下,便需要藉由午睡來補充睡眠。

午睡超過30分鐘 精神更差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愛吃冰飲 從頭到腳,毛病通通來走在炎炎日頭下,汗就像是泉水一般湧出,相信任誰都會想來上一杯冰涼飲料暢飲一番,不過大口暢飲的快感之後,恐怕頭痛就會隨之而來,且連肩頸痠痛、經痛,都逃不過。

很多人夏天的時候,水要喝冰過的、點心要吃剉冰或是冰淇淋、果汁也要冰砂,連喝個咖啡也要加上冰塊的冰咖啡,雖然心裡也知道有「吃冰有害健康」這一說,但還是忍不住想要吃冰解熱的欲望。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田莒昌表示,很多人常會以為中醫觀念古老且不科學,或是舉出反證「外國人吃冰當家常便飯,還有冷湯料理,也沒吃出毛病」,其實這是個人體質的問題,每個人對冰的耐受力不同,事實上據他臨床所見,因為痛經而就診的患者之中,血瘀型痛經患者,十之八九,都和吃冰有關。

 什麼都要冰的,當心變成凍凍腦

中醫建議少吃冰並非沒科學概念,事實上之前就有做過一個研究,請自願者喝冰水,喝完馬上做胃鏡,從鏡頭下就發現食道及胃壁黏膜都是蒼白的色澤,這就是缺血的現象。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目前醫學研究已經陸續證實各大癌症的發生,的確跟飲食及烹調習慣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想預防癌症上身,一定要從日常飲食做起。

癌症連續27年蟬連國人10大死因之首,每人莫不聞癌色變,雖然截至目前為止,大部分癌症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但也有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癌症的發生與個人飲食及不當的生活習慣包括抽菸、過度勞累及緊張壓力等因素有關,在飲食方面,調整一些食物是可以預防癌症發生的。

 隨著高齡化及飲食西化的改變,國人罹癌人數不斷上升,根據衛生署最新癌症報告,平均每6分56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癌症,罹癌人數最多的癌症是大腸直腸癌,1年約有1萬人左右,近2年蟬連第1。 

國人發生率最高的前7大癌症,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胃癌、攝護腺癌的發生,與飲食及烹調習慣都有一些直接或間接的關連性。 

第1名 大腸癌:油炸、燒烤物易致癌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年慶大戰開跑了,百貨業者趁機舉辦特賣活動,民眾搶破頭、刷爆卡的畫面時而可見,但毫無節制的放縱購物,小心心理健康亮紅燈

 依璇的先生事業有成,每月給她6萬元零用金花用,讓她的物質生活相當寬裕,但因先生忙於工作沒時間陪伴,依璇只能拚命血拼來打發時間及宣洩情緒,尤其無法抗拒特賣活動的誘惑,有時同款的衣服買了好幾件,還常買許多小飾品送給親友。先生雖然發覺依璇有無法控制購物衝動的情況,但想彌補平時無法陪伴的缺憾,因而還是順著老婆,拿出更多零用錢供她花用,而依璇對自己這種毫無目的瘋狂購物的情形其實是手足無措的,時常在購物後感到極度後悔與沮喪……。

購物狂八成為女性、當心有精神疾病問題

瘋狂購物行為在現今社會可說是相當常見,引發的原因多元,有些和依璇的原因類似,有些則是生活壓力、人際關係、精神疾病等生理、心理因素所造成。據國外醫學研究顯示,購物狂的盛行率約2~8%,而女性占八成以上。國軍岡山醫院精神科主任胡銘傳表示,購物症的好發年齡自10多歲至40多歲都有可能。

有的人受到新聞報導影響,見到瘋狂購物的行為就會想到躁鬱症、強迫症,其實非理智的衝動購物只是躁鬱症躁症發作時的行為之一。瘋狂購物的原因很多,胡銘傳表示,目前購物症還未被認為是強迫症。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購物狂常合併其他精神疾病,以憂鬱症比例最高,如果自己有難以克制的瘋狂購物行為,要注意可能有精神疾病問題。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中西歷史,都有「春藥或催情劑」的故事。中國古書記載,唐宋時期,宮妃御女流行吃杏仁和喝杏仁露求體香,就是增加個人魅力的方法;西方歷史記載1世紀時,羅馬女人躺在灑有蝙蝠血的羊毛皮上,就會散發出懾人魅力,吸引男性。

古今中外以食物做為春藥的歷史悠久,最主要的依據是「以形補形」或是「吃啥補啥」。因此食物如果長得像男性或女性的身體器官形狀,就可能以訛傳訛、成了壯陽或補陰的春藥。

壯陽補品──蘆筍、胡蘿蔔、香蕉和酪梨

從古籍的記載,以男性來看,蘆筍、胡蘿蔔、香蕉和酪梨,因為外型與男人的性器官形狀相似,成為男性的壯陽補品。

胡蘿蔔和香蕉以「貌」取勝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彰化縣一名60多歲的彭姓婦人因為聽從親戚介紹,喝黑木耳湯有助健康,就天天煮一大鍋的黑木耳湯,跟丈夫兩人把煮過黑木耳的水當成開水飲用,結果連續喝了兩個星期,已停經10年的婦人卻出現月經,嚇得婦人連忙停止飲用,才讓「回春」現象不再出現。

彭姓婦人與丈夫都年過60歲,婦人有高血壓症狀,夫婿有高血脂與糖尿病,親戚建議多喝黑木耳水可以養生,夫妻倆心想黑木耳是天然的東西,又不是藥品,多吃應該沒有關係,就天天都把黑木耳水當開水喝,煮過的黑木耳也炒菜上桌吃,直到婦人突然發現自己竟又出現月經才停止喝這種湯水,但同時飲用的丈夫卻沒有發現異狀。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任羅綸謙指出,從中醫觀點,黑木耳有滋潤保養的作用,也富含膠質,已有研究證實,多吃黑木耳有助改善「多發性卵巢囊腫」的部分症狀,但這項研究的同時,也意外發現有部分更年期女性,在連續吃了黑木耳一段時間後,月經居然又來了,但是該項研究並未進一步說明原因為何。

羅綸謙強調,任何再好的食物,過與不及都不好,更不適合大量或是長期食用,也不要過於強調療效,用藥品的標準來看食物,但也不要就因噎廢食。

造成這名婦人「回春」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特異體質,或是大量長期飲用黑木耳水的關係,但羅綸謙建議,這名婦人最好是到婦產科做相關評估,不要因為發現「回春」與飲用黑木耳水的時間巧合點,就忽略了其它器質性變化的可能性,在未到婦產科排除可能性前,也不能就此證明黑木耳與「回春」的直接因果關係。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新研究發現,如果出現俗稱「鬼剃頭」的圓形禿,可能不是單純的壓力大,而可能是免疫疾病的警訊。如果10歲以下的兒童出現圓形禿,罹患紅斑性狼瘡的風險,是一般孩子的9.76倍。

台北榮總皮膚部分析1996年到2008年全民健保4300多筆圓形禿病患資料後發現,圓形禿與免疫系統疾病有關,且不同年齡層容易合併罹患的免疫疾病種類,有所不同。

研究顯示,10歲以下圓形禿病人,會有3.8倍的異位性皮膚炎與9.76倍紅斑性狼瘡風險;11歲至20歲的圓形禿病人,則有3.7倍異位性皮膚炎、3.5倍的紅斑性狼瘡風險;51歲到60歲的圓形禿病人,則有9倍的罹患白斑症風險;60歲以上圓形禿病人有2.5倍的甲狀腺疾病風險。

台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陳志強指出,俗稱鬼剃頭的圓形禿,狀如硬幣、不痛不癢,約2%在一生中可能至少出現一次圓形禿,算是相當常見。

所謂圓形禿是指在短時間內,頭上出現一塊或多塊界限明顯、硬幣大小的落髮區域,局部頭皮很光滑,因不痛不癢,患者很難察覺,往往是被理髮師發現。有少部分患者,不會頭髮全禿,甚至有些人連腋毛、陰毛等全身毛髮都會掉光。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7歲的淑麗擔任業務工作,求好心切的她總要求自己在顧客面前呈現最好的形象,只是歲月真的不饒人,加上經常加班、工作壓力大,皮膚愈來愈暗沈粗糙,不好上妝,也開始出現細紋。有一天她的手機收到一家醫學美容診發的簡訊,「XX雷射緊實肌膚、縮小毛孔,還你美肌」的文宣打動了她。

淑麗不想花錢沒效果,積極上網查資料、也打電話給幾家診所,卻愈看愈不安、愈聽愈心慌,同樣的雷射治療,怎麼每家診所的價錢不一,治療時間也不同?想要變美麗,原來一點都不簡單!

愛美無罪,而且儼然形成風潮,根據國際美容外科學會針對去年做的調查,台灣人的整形手術量,居全球第16位。除了以往想「變臉」得動刀一番改造外,隨著雷射、注射肉毒桿菌、玻尿酸等微整形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不用開刀、沒有恢復期(或恢復期短)等特點,更贏得輕熟女、熟女青睞,醫學美容市場愈來愈蓬勃。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只要一過30歲,退化性關節炎可能就已悄悄上身,這是由於關節軟骨會逐漸失去彈性,厚度也越磨越薄,當它不足以吸收關節活動所發生的震動時,就像腳踏車的齒輪生鏽,再怎麼用力地蹬也跑不快。因此,專家提醒,平常就要注意骨骼關節的保健與照護,才能避免日後關節疼痛與行動不便的困擾。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許晉榮指出,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婦女,半數會有退化性關節,它如果發生在脊椎部位,可能引起骨頭的不良增生,透過X光片可看到突出物,也就是俗稱的「骨刺」 ,一旦影響到附近的神經,就會引起腿部痠、麻、脹、痛等症狀;若發生在膝關節,則可能影響生活起居。

 

至於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除了年齡遞增,導致關節軟骨磨損外,長期從事粗重工作、肥胖、姿勢不良和過度使用,加上因外力引起的軟骨、韌帶的損傷,都會加速關節的磨損與退化,其他如痛風、僵直性脊椎炎等病變或遺傳因子,也是讓關節提早報銷的主因。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朋友在床上蹦蹦跳跳、或大人整理床鋪,有可能引發氣喘危機!國內學者發現,孩子跳床一分鐘,空氣中懸浮微粒瞬間升高廿八倍,鋪床動作大也會讓微粒平均升高二.五倍。懸浮微粒有害呼吸道健康,學者提醒,應定期清潔床具並禁止孩子床上跑跳,以防過敏氣喘。

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陳培詩昨日在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發表「孩童跳床影響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研究報告,研究在廿位氣喘過敏兒家裡實測,發現跳床、拍床動作可能造成空氣中懸浮微粒激增。

研究測量懸浮微粒儀器放在床上,先測量室內懸浮微粒的背景值,然後用一般市售藤條拍打床鋪一分鐘,模擬孩童跳床動作;再以小朋友常用的被單鋪床,分別測量這兩個動作產生的懸浮微粒。

結果發現,空氣中懸浮微粒平均濃度在藤條拍床後急速升高廿八倍,鋪床也增加了二.五倍。其中還有臥室樣本拍床後的懸浮微粒濃度比背景值相差高達三○七.三倍;鋪床前後也達十二.四倍。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在彈簧床上加裝竹蓆的兩家,拍床前後懸浮微粒濃度沒有顯著差別。

陳培詩研判,差距高達三百多倍應是家裡被單、床罩疏於清洗、更換,一旦床上滿布灰塵、塵蟎等過敏原,小朋友在上面蹦蹦跳跳,很容易影響空氣品質,造成噴嚏、氣喘等過敏反應。她提醒,家裡應定期更換床具,且避免孩子在床上跑跳,以免懸浮微粒飄到空氣中,引發過敏等呼吸道疾病。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家中長輩身體開始出現莫名病痛,卻找不出原因?或是開始活動力下降,與家人少了互動?當心!可能是「老年憂鬱症」!

現在的社會趨向高齡化,「老人憂鬱症」的現象也會愈來愈多,家中長輩若有檢查不出原因的暈眩、胸悶、耳鳴、疼痛及不適等,且還伴隨失眠、食慾不振、疲憊感、焦慮、記憶力衰退,甚至出現輕生的念頭,這些都可能是老人憂鬱症會出現的症狀。 

老人憂鬱症者身體病痛      跟病理變化不成比例

老人家難免身體會有些病痛或不適,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任劉興政說,老人憂鬱症病患身體症狀跟病理變化不成比例,例如退化性關節炎不太可能會導致整個手腳都麻木,甚至找不出原因或無法解釋;有些患者的疼痛還會全身到處遊走,時好時壞。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蔡尚穎也表示,疾病和老人憂鬱症也會交互影響,身體有病痛的老人不只較易罹患憂鬱症,憂鬱症也可能讓原有的疾病惡化,且長者也易因藥物或生理疾病引起次發性憂鬱症。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認為「吃太多鈣會結石」的觀念是不對的!台北市藥師公會副理事長沈采穎解釋,依據「鈣質反論」,身體長期缺乏鈣質的人反而容易結石。

書齊家裡有膽結石與腎結石的病例,屬於結石體質,目前已有膽結石現象。日前到醫院做檢查,醫生提醒他有骨質流失的現象,要他多吃鈣片補充流失的鈣質。但回到家後,書齊拿著鈣片不知道該不該放進口中,因為他聽鄰居說吃鈣片易結石,因而開始擔心……。

一般人認為「吃太多鈣會結石」的觀念是不對的!台北市藥師公會副理事長沈采穎解釋,依據「鈣質反論」,身體長期缺乏鈣質的人反而容易結石。原因是人體血中的鈣濃度必須維持穩定,一旦濃度下降,會引起心肌收縮,迫使骨髓釋出大量的鈣質來平衡。然而,在釋放過程中,骨髓並不懂得「適可而止」,因此當大量血鈣在體內游離時,就易屯積於泌尿系統,產生腎結石、尿路結石、膀胱結石等現象;此外,人體膽結石中,亦有兩成來自於此因。

沈采穎提醒,結石體質者,千萬不要聽信謠言,以為喝啤酒可以去結石,結果因為多喝酒而成為酸性體質者,體內更易結石。其實多補充乳酸鈣,就可預防結石,如果老人家服藥順從性低,可以多喝柳橙汁替代。

【文/劉榮凱】 【更多精采完整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8月號】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鐵網上的肉片吱吱作響,燒烤的肉片鮮嫩多汁。但你可知道若過度烹調,會帶來致癌危機嗎?

美國德州大學一項長期研究指出,食用大量肉品,尤其是過度烹調的紅肉,會增加罹患膀胱癌的機率。

 正解》的確如此。

 很多研究均指出肉品經過煎炸、炭火燒烤到微焦時,會形成雜環胺(HCAs)及多環芳香氫有機化合物,會讓罹患癌症的機率增加超過2.5倍。

飲食建議》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男性性能力衰退的原因

對男人來說,性行為具有繁衍種族的神聖使命,性能力是展現男性魅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男人自信的來源,許多男性私下誇耀自己的性能力多好,常提到40歲猶如「一尾活龍」,70歲還能結婚生子等,都是透過性能力的表現來增加男人的自信。

不過,40歲還能像一尾活龍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男人的性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慢慢衰退。男性在20歲左右,性能力呈巔峰狀態,過了40歲,性功能就逐漸下滑,50歲以後就大幅減退,這種過程在自然而緩慢的情況下進行,不知不覺行房的次數逐漸減少。衰退的原因與人體生理的老化有關,對許多中年男性而言,「舉不起來」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痛,讓彩色的人生變成黑白的未來。

一般人之所以性慾低下原因很多且複雜,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原因是心理因素所引起,包括工作壓力、過於悲傷、憂愁、憤怒、婚姻不美滿及經濟問題等;少部份是由於生理因素,包括體弱多病、生殖器官的病變、荷爾蒙分泌失調、糖尿病、脊椎受傷、藥物濫用、酗酒、手術等。

著名的醫學期刊《刺胳針》曾發表一篇針對440位男性陽痿所做的研究,發現抽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動脈粥狀硬化等,都可能引起男性的勃起障礙,有些藥物也可能造成陽痿。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