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約30~40,早期高血壓,近年暈眩增多。幾年前吃東西常會咬到舌頭或口腔內部,甚至一天多次,造成口腔發炎腫脹,痛苦不堪。是神經傳導有問題?還是什麼原因?

高雄長庚耳鼻喉科系 科主任 羅盛典 

我們試著一步步解讀你的症狀,首先你必須自我釐清這些口腔內的傷口(或稱潰瘍)都是因為咬到才產生,而非自行或不明原因所產生,也不是許久之前就咬到但一直未能痊癒的,因為不同的疾病史代表的臨床意義絕對不同。

如果你反思之後確實是如此,那麼就可以縮小範圍來看你的問題;簡單來說,超過一半的人終其一生都有被牙齒咬到口腔黏膜的經驗,可能是在舌頭,兩側頰部或是上下唇,但大多數都是無意間造成,另外就是體態的改變或是牙齒咬合(牙套、假牙、植牙等)的問題,極少數是因為內分泌或中樞的問題所造成,除非頻率非常高或持續多年甚至愈來愈嚴重,否則一般不需要非常緊張。

這裡所謂的頻率高,並不是一天發生好幾次,或是這一兩天頻繁的發生就稱為高頻率,因為口腔黏膜一旦被咬傷,會因此造成局部腫脹,這時候就會因此更容易不小心地再咬到,反覆且惡性循環,這時就會有錯覺為什麼最近「經常」咬到,其實源頭就在於先前的傷口根本沒有好。

為了減少這種錯覺,就必須加快傷口癒合,建議:

1. 絕對禁止菸、酒、檳榔且要更積極地保持口腔清潔,可以考慮經常用溫且乾淨的生理食鹽水來漱口。

2. 小心使用牙刷及牙膏,且注意牙膏成分中是否含有「烷基硫酸鹽」的成分,因為這往往會惡化你的狀況。

3. 保持情緒放鬆,足夠的休息及睡眠,因為過度的壓力也會造成口腔潰瘍。

4. 避免刺激飲食,多吃水果蔬菜,但像是檸檬、番茄、鳳梨、草莓等水果則建議先暫時避免。

5. 適度的補充微量元素,必要時可以使用局部藥物緩解症狀及加速癒合(但此項建議必須遵從醫師處方)。

6. 細嚼慢嚥,避免大口進食。

當然,如果被咬傷的地方經常在改變,或是口腔黏膜本來就有狀況,我會建議提前就醫專科醫師,而如果一開始就已經知道牙齒咬合出問題,尋求牙醫師幫忙也是必要的。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心血管疾病,要把壞的膽固醇(LDL)降低,拉高好的(HDL)膽固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吃堅果。

美國隆馬林達大學(Loma Linda University)研究人員從各國找來25 份有關如何降膽固醇的研究,進行綜合分析後得到一個結論:每天吃胡桃、杏仁、花生、昆士蘭堅果、夏威夷堅果等約67 克,體內好的膽固醇可以提高8.3%。

尤其建議吃外層有巧克力或可可粉裹著的堅果,因為巧克力裡面含有多酚,對提高好的膽固醇更有幫助。(林芝安編譯)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吃中藥不能配茶、吃白蘿蔔?水煎藥一定比科學中藥更有效?所有關於「吃中藥」的禁忌與迷思,一次解答。

朋友同事聚餐時,這樣的 對話你應該不陌生。
「喝喝看,這是最頂級的高山烏龍茶……」
「不行耶,我在吃中藥不能喝茶。」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害怕吃進過多膽固醇,每次看到蛋黃都自動放棄?新版美國飲食指南將放寬膽固醇上限,引爆飲食觀念新變革!

很多人擔心血管出問題,每次都挖掉蛋黃,蝦子、螃蟹、蚵仔更是不敢吃。偶爾實在忍不住開戒,吃下肚後又覺得心裡七上八下。 

這是典型的拒絕膽固醇的反應,尤其多項研究指出,血膽固醇過高容易導致血栓性中風,而亞洲人發生腦溢血的比例比西方人高出約1倍,更是令人戒慎恐懼。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黃瓜過去惡名昭彰,被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列為2014年最骯髒的蔬果之一,在台灣也常被驗出農藥殘留,因為小黃瓜是連續採收型的作物。

連續採收型作物如小黃瓜、茄子、四季豆等,在採收期之際,有些作物已成熟,但旁邊還有未熟的作物需要噴灑農藥,因此稍有不慎常有殘留農藥的問題。

但近年來,病蟲害的防治管理方式推陳出新,農業試驗所甚至研發出完全不用化學農藥的小黃瓜,未來農藥殘留問題應該能夠改善。

料理前汆燙,去除有害物質

小黃瓜清脆可口,常用來涼拌或生食,卻帶來其他健康風險。

2014年日本靜岡市發生小黃瓜集體食物中毒事件,450多人因生食小黃瓜染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住院,類似的食物中毒事件在美國、歐洲也層出不窮。

不過,小黃瓜的營養價值高,只要處理得宜,仍可以安心食用。

安全料理小黃瓜的關鍵是:汆燙。

只要汆燙過,就能去除小黃瓜殘留的農藥、細菌、蟲卵、硝酸鹽和A型肝炎病毒等有害物質。

而且,汆燙後仍可做涼拌料理。汆燙後立即冰鎮,就能保持小黃瓜的脆度和顏色,照樣可以涼拌小黃瓜。如果需要保存久一些或請客,可以將小黃瓜縱切後,用湯匙刮掉中間的籽,脆度可維持更久。

只要料理得當,小黃瓜是很好的減重聖品。小黃瓜性涼、清熱、利尿,熱量低,是要控制體重的人的好選擇。而且,小黃瓜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醣類轉化為脂肪囤積體內。

小黃瓜勿搭配維生素C多的蔬果

不過,料理小黃瓜也有一些禁忌,比如最好少用油,也不要和維生素C多的水果一起吃,以免影響營養吸收。

因為從中醫角度,涼性的食物和油脂一起食用,容易導致腹瀉,反倒無法攝取到小黃瓜的營養。

有人說小黃瓜和番茄不能一起吃,也確實有合理原因。因為小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吃完小黃瓜就吃維生素C多的水果、或是將小黃瓜與C多的蔬菜(如辣椒、芹菜等)一起料理,身體就攝取不到維生素C。

吃完小黃瓜,如果餐後水果屬於維生素C高的水果,如柑橘、番茄、奇異果等,就先等個1小時後再吃吧。

梅醋釀黃瓜

食材:小黃瓜

調味料:醋、二砂(黃砂糖)、梅子、水

做法:

清洗小黃瓜,汆燙、冰鎮。

小黃瓜不切頭尾、不削皮,保留最多營養,在流動清水下,以軟毛刷從蒂頭往下刷洗乾淨後,浸入蓄滿水的盆內,以最細的流水溢流10~12分鐘。不需要小蘇打或蔬果清潔劑,用清水去除農藥最乾淨。

利用殺青法汆燙去除農藥殘留,一開始先蓋上鍋蓋待水滾,沸騰後放入小黃瓜,切記不要蓋鍋蓋,讓農藥殘留隨水蒸氣蒸發,再沸騰時,夾起小黃瓜,放入有冰塊的開水中冰鎮。

另起小鍋,加入水、糖、梅子和些許梅汁,煮滾後放醋,關火待醬汁放涼。

使用你喜歡的任何梅子,如話梅、紫蘇梅等,能豐富醬汁的酸甜味層次。

小黃瓜連皮帶籽,切薄片或切條狀,倒入醬汁醃製。

切條狀的小黃瓜需醃漬4~5小時,薄片約1小時後即可食用。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的夜晚都耗在看電視跟吃消夜上,隔天睡醒依然疲累難消,錯誤對待身體,種種毛病都會浮現。懂得利用夜晚養生,才能讓健康「保鮮」,帶來容光煥發的好氣色。

動一動,抗癌、護腦、精神好

運動好處多,在白天必須工作的情況下,晚上運動似乎成了必然的選項。只不過,很多人下班回到家,除了癱在沙發上看電視以外不想做任何事,更別提去運動。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蔬菜一樣,水果也是可溶性纖維、礦物質、維生素和植物生化素的重要來源。更何況台灣有「水果王國」美譽,一年四季都有甜美多汁的繽紛果實可享用。特別推薦一些好心水果:

■香蕉

想要降血壓,不單是少吃鈉(鹽),你也可以增加鉀的攝取,有助於加速鈉排出體外,維持心跳穩定,預防高血壓與中風,而香蕉含有豐富的鉀。此外,肚子餓時吃根香蕉充飢,香蕉裡所含的果膠可讓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較慢,血糖不會因此一下子起伏太大。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胃病雖然不是大病,但惱人的腹脹、胃痛纏身,這個不敢吃、那個不能碰,怎麼解決?

生活步調緊湊、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人們,飲食不規律觸動敏感的消化系統神經,引來擾人的胃病,成了體內不定時炸彈,一再發作。

近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分院營養師許雲卿深受胃疾所苦,半年前她的職務調動,工作更繁重,原本就容易緊張的她更不敢鬆懈,不到兩個月,消化不良導致腹脹難受,甚至由於腸胃排氣不順而引發打嗝,有時和病人對談時,一句話被打嗝中斷2次,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抗老化從廚房開始,改掉惡習、吃對食物。

日本沖繩島大宜味村人口約3500人,其中90歲以上居民就有80人,而且個個硬朗有活力,被視為日本第一的健康長壽村。這些健康老人不曾一天吞幾十顆健康食品,或進補魚翅燕窩,他們老當益壯的祕密是什麼?

料理研究家松長繪菜親自採訪104歲奧村老太太的廚房,她的午餐菜單是:白飯、海帶芽豆腐味噌湯、苦瓜炒豬頭皮、鹽煮鯖魚和水前寺菜拌鮪魚,「蔬菜有豐富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礦物質,搭配鯖魚、豆腐、豬頭皮裡的優良蛋白質,雖然家常卻營養十足,」松長繪菜發現。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觀念認為植物發芽等於有毒,不宜食用。

但你可能有注意到,近幾年市面上開始出現黃豆、芝麻、蕎麥等發芽產品,儼然形成一股發芽熱潮!發芽食物都可以吃嗎?

 

【最多人問-地瓜、馬鈴薯、蒜頭】

地瓜發芽,可以吃

「還是可以吃,」金沙一番Q手作地瓜水林鄉農會農事指導員陳建助說,地瓜屬於旋花科植物,跟馬鈴薯不一樣,馬鈴薯(茄科)發芽後會產生酶,無法再食用,地瓜發芽後不會產生酶,只是會影響口感,建議不要放太久。

馬鈴薯發芽,快丟掉!

馬鈴薯為茄科食物,生長過程中會產生茄鹼(Glycoalkaloid),又稱為龍葵鹼或龍葵素。茄鹼是種天然毒素,可幫助植物對抗病蟲害,但卻可能導致急性中毒。

尤其當馬鈴薯發芽時,茄鹼會增加5~6倍,且茄鹼有熱穩定性,即使烹煮也難以破壞毒性,若吃到可能導致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中毒症狀。

因此,當家中的馬鈴薯發芽了,還是建議整顆丟掉,不要只將發芽部分挖除。

蒜頭發芽,更多抗氧化物供你用

刊登在《農業與食物化學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上的報導指出,蒜瓣久置後發芽,並不代表壞掉了,請千萬不要丟棄。此外,韓國科學家金中善團隊還發現在蒜苗冒出來的第五天時,所含的抗氧化物達到最高峰,比新鮮蒜頭所含的抗癌、抗老化的物質還高。

不論你是吃蒜頭或蒜苗,都是健康的好食物,都含有硫化物,可抵禦動脈粥狀硬化、降血壓與抗癌。稱它們是地球上最健康的食物,一點不為過。

【掀起發芽熱-黃豆、芝麻、蕎麥、大麥】

■黃豆:

本身就具有豐富蛋白質、異黃酮素的黃豆,經過發芽過程,會產生一些變化。

美研究指出,發芽黃豆含有維生素A與維生素C,利於人體免疫功能。

國內的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食科系教授周政輝也曾做過研究,發現黃豆發芽1~7公分內,普林含量會下降到40~50毫克,主要因為水分增加,細胞分裂活動旺盛,對於尿酸高、痛風患者較為安全。

不過,研究顯示黃豆的蛋白質會隨著發芽下降,素食者在攝取上仍應注意,另外補充蛋白質。

■芝麻

韓國學者曾發表研究指出,芝麻在浸泡催芽4天後,脂肪含量明顯減少,亞麻酸、磷、鈣增加,是具有抗氧化功能的芝麻酚(sesamol)的來源。

■蕎麥(buckwheat)

近年來韓國研究發現,發芽後的蕎麥能有效降低血壓,對於脂肪肝也有抑制作用。目前發芽蕎麥相關產品以日本較多,包括麵條、營養品等。

■大麥(barley)

根據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的研究顯示,大麥在催芽後,營養價值獲得改善。在發芽第2~5天,發芽大麥仁裡的纖維、二脂酸甘油酯(diglyceride)增加,也變得容易消化。

事實上,歐洲啤酒發酵的製造過程裡,就是利用大麥種子發芽時產生大量的澱粉酶,將澱粉分解成醣類,以利啤酒酵母醱酵。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