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市商業處調查發現,消費者最愛的伴手禮種類第1名是高熱量、高油的糕點甜品(44.2%),其次才是堅果零食(40.8%)和養生補品(38.2%),顯然消費者對於伴手禮的健康概念仍有努力空間。

 

                    

》奶油酥餅熱量高達686卡,吃1個就超過一天所需熱量的1/3

 

》臘肉熱量七成來自脂肪,每百克含鈉1226毫克更佔每天建議攝取量1/2

 

》看懂營養標示+簡單計算公式 健康伴手禮聰明挑

 

年節送禮交流情誼,不過,你送的禮是送到心坎裏還是肥油裏?台北市商業處調查發現,消費者最愛的伴手禮種類第1名是高熱量、高油的糕點甜品(44.2%),其次才是堅果零食(40.8%)和養生補品(38.2%),顯然消費者對於伴手禮的健康概念仍有努力空間。

 

《康健雜誌》調查66種常見春節禮盒,選出「10大發胖」vs.「5大健康」伴手禮,提醒大家健康送禮有撇步。

 

糕餅點心│熱量超高、脂肪過量

 

熱門伴手禮糕餅零食類多以麵粉、糖、油製造,多屬於營養價值偏低的「空熱量」,容易讓人發胖;輔仁大學營養系助理教授劉沁瑜直指,這些產品的本質就是「澱粉+油」。從脂肪攝取的熱量最好不超過總熱量的30%,但《康健雜誌》調查發現,高達七成糕餅點心類伴手禮的脂肪熱量都超過總熱量30%。

 

加工醃漬品│含鈉量高 小心血壓高、水腫

 

加工肉品如臘肉、牛肉乾、干貝醬、魷魚絲的含鈉量高,每100克中的鈉含量已佔每人每日所需2400毫克的一半,而豆干、蜜餞類醃漬品的含鈉量也不低,每100克的含鈉量從300~1100毫克不等,約為1~3克食鹽。鈉攝取過量可能讓血壓升高,也會影響水分代謝,造成水腫,高血壓、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10大發胖」vs.「5大健康」伴手禮

 

伴手禮還有哪些陷阱?《康健雜誌》調查66種常見伴手禮,比較每100公克的「熱量密度」、「脂肪熱量比」、「醣密度」及「鈉密度」四項評選指標,選出10大最易讓人發胖的伴手禮;同時提出5大健康伴手禮,提醒您只要有正確觀念,伴手禮也能送得健康、安全又環保。

 

發胖伴手禮1號:干貝醬=2.6湯匙油+3克鹽

 

干貝醬裡的食材幾乎都泡在油裡,脂肪熱量比為79.8%,100克的熱量450卡,其中有360卡來自脂肪,等於喝下近3大湯匙的油。鈉含量也很高,每100克就有1206毫克的鈉,約為3克食鹽,已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2。

 

發胖伴手禮2號:臘肉=2.3湯匙油+3克鹽

 

以富含油脂的五花、梅花肉加鹽醃製而成的臘肉,每100克的熱量達435卡,來自脂肪的熱量更佔72.4%,含鈉量同樣不低,100公克1226毫克的鈉就佔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的一半。

 

發胖伴手禮3號:蛋捲=4/5碗飯+2.5湯匙油

 

蛋捲的主要成分為麵粉、油、砂糖、雞蛋,每支熱量約90~100卡,熱量密度高達5.6,脂肪熱量比為58.6%。上述的干貝醬、臘肉都屬入菜食材,不易大量攝取,因此,蛋捲其實是最容易過量攝取的高熱量、高脂肪伴手禮。

 

發胖伴手禮4號:榛果巧克力=3/4碗飯+3湯匙油

 

榛果巧克力添加的核果和內餡讓油脂含量增加,每100克有592卡熱量,其中65%熱量來自脂肪,屬超高熱量食品。若非得要送巧克力,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潘筱君建議選可可比例超過70%的黑巧克力較佳。

 

發胖伴手禮5號:泡芙(夾心酥/卷心餅)=3/4碗飯+3湯匙油

 

泡芙的熱量密度約5.9,脂肪熱量比為63.6%,100克約有3湯匙油和3/4碗飯的熱量,與蛋捲、榛果巧克力並列熱量密度最高的伴手禮,同屬有內餡或夾層的糕餅,如夾心酥、卷心餅、千層派等,熱量密度與脂肪熱量比都不低。

 

發胖伴手禮6號:方塊酥(酥油餅乾、丹麥餅乾)=1碗飯+2湯匙油

 

方塊酥因添加奶油或酥油,油脂所提供的熱量已佔46%,另外47%熱量來自麵粉、砂糖等碳水化合物,吃下100克等於近1碗白米飯加2大匙油的熱量,其他如喜餅盒中常見的酥油餅乾、丹麥餅乾都屬這類糕餅點心,選購時須注意營養標示。

 

發胖伴手禮7號:香腸=2湯匙油+2克鹽

 

100克香腸的熱量約400卡,其中270卡來自於肥油脂肪(脂肪熱量比67.8%),鈉含量860毫克,等於2克食鹽,是成人建議鈉攝取量的1/3。此外,香腸和前述的臘肉還有防腐劑、保色劑等食品添加物的致癌風險,更是健康隱憂。

 

【作者/康健雜誌】 【完整內容請見 《康健》158期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迪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